在四川,每年将近有650万台废电器需要处理。从2012年至今,已累计处理废旧家电3000万台。为处理这些废电器,四川不仅延伸拆解产业链,还实施全面立体监控、拆解处理技能“大比武”等多举措创新,探索出废电器监管审核工作的“四川模式”。
5家企业每年拆解650万台废电器
四川大型废旧电器处理企业共有5家,总处理能力达到843.5万台/年
在成都仁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新科技”)厂房外,满载着废旧电器的卡车正缓缓驶入。全自动冰箱拆解线上,一台台废冰箱正被“剥皮拆骨”。这条拆解线是目前国内产量最大的拆解线之一,每小时能拆解超过100台废冰箱。
“现在,我厂运行中的6条拆解线,每日可完成7000台左右的废电器拆解。”在仁新科技总裁韩玉彬看来,废电器具有资源再生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属性,因此,拆解企业承担着相当重的社会责任。
“回收资源、有效再生、循环使用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落实,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银昌说,在四川,类似的废旧电器处理企业共有5家,总处理能力达到843.5万台/年,年处理废电器650万台,每年获基金补贴3亿余元。
“我们需要挖掘这些‘城市矿山’的潜力,发展再生循环经济。”四川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中心主任于伟安表示。
据统计,四川省共产生含铅玻璃、含汞背光灯管、电路板、润滑油等危险废物17万吨,塑料外壳、电线电缆、电动机、冰箱泡沫等一般工业固废47万吨。
在处置上,电路板等3万吨危险废物企业自行处置利用。含汞背光灯管、润滑油等14万吨危险废物委托给有关企业安全处置。7万吨废塑料循环再生,40万吨电线电缆、电动机、冰箱泡沫等一般工业固废销售或委托企业进行安全处置。
延伸产业链深挖“城市矿山”价值
5家处理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有4家具有深加工处理能力
作为我国电器电子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长虹”)率先配套建设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化回收处理系统,后来更是成为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示范单位。
“去年3月,我们与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四川长虹合作,签订了《关于共同开展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研究的战略合作协议》。”于伟安介绍说,签订合作协议后,四川长虹专门出台了《生产者延伸战略实施方案》。
通过近两年的方案实施,四川长虹利用销售网点多、覆盖范围广,物流平台细而全的优势,构建了废电器线上、线下逆向回收网络,共处理废电器350万台,切实将生产者的延伸责任制落到了实处。
“其实,四川省这5家处理企业的处理工艺、拆解技术、管理水平等均属于全国前列,除处理废电器外,还各有特色,各具优势。”据李银昌介绍,为深挖“城市矿山”价值,5家处理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有4家具有深加工处理能力。
其中,仁新科技依托公司设备研发能力,建设电路板元器件深加工破碎线,属全国首例。目前,企业拟着力解决当前电路板元器件去向困难问题,打通废电器处理“最后一步”的终端瓶颈。
在李银昌看来,通过不断提档升级,四川拆解产业呈现向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的趋势,切实把废电器处理提升到了资源循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
探索监管审核的“四川模式”
对处理企业进行全面立体监控,开展针对规范电子电器废弃物拆解的“大比武”,对基金进行“三线”审核
在监督管理上,四川省创新管理手段,探索出了废电器监管审核工作的“四川模式”。
首先,四川省建立起对处理企业的全面立体监控。“我们每季度都会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深入处理企业一线,现场检查回收处理情况。”于伟安介绍说,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企业管理人员“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沟通,开出问题“处方”,指导企业对症下药。
相关部门还不定期通过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千里眼”监控平台和企业自建监控系统,远程实时监控企业情况。仅在仁新科技,就有超过200个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拆解线上的情况。“生态环境部门通过视频监控,一旦发现企业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就可以及时要求整改。”于伟安说。
同时,四川省还第一次在全国开展针对规范电子电器废弃物拆解的“大比武”,坚持各地轮流参与,播放处理企业生产视频,对比讨论、交流。
四川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中心副主任毕朝文坦言,通过“零距离”切磋、“面对面”竞技,激励了一线人员发扬工匠精神。同样,生态环境部门也开展了废电器拆解与监管技能考试。
此外,在国家基金审核上,四川提出了“三线”审核。毕朝文介绍,第一线是强调内审自查,落实处理企业作为废电器拆解处理和享受基金补贴的第一责任人责任,督促建立健全内审自查制度。第二线是突出专业审核,公开招投标引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参与基金审核,依托第三方审计、审核等方面的优势,审核企业申报处理数量的准确性。第三线是落实基金逐级复核。从县级、市级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逐级交叉复核,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