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执花绑,右手刺绣状,江苏南通海门叠石桥家纺城中矗立的“绣女”像,神情专致、栩栩如生,象征着南通这座历史名城纺织工业的底蕴。100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棉纺企业——大生纱厂,该厂所生产的土布因质量上乘而畅销海内外。
9月19日,纺织行业(家纺)质量提升动员推进会将会址选在南通海门的叠石桥。南通、纺织、质量这3个词汇,再次相遇,拉开了我国纺织行业质量提升工作崭新的历史篇章。
传统与时尚交融的纺织行业也成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发布后,首个在质检总局和地方省级政府共同指导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行业。
9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指导意见》仅仅10天后,习近平主席又向中国质量(上海)大会专门发出贺信,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努力为世界提供更加优良的中国产品、中国服务”。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对此评价称,“中央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重视质量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广大民众的热切期盼,是全社会的共同呼吁。
“上下五千年,亘古度量衡。钉钉十六两,谚传海之门。”南通海门的东洲公园有着鲜明的“质量”主题。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质量的重要论述,朱兰等质量大师的名言语录,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的质量文化历史,质检总局最新的质量部署……都被一一摘录在公园的各个角落,随着早晚熙熙攘攘的人流,融入城市的文化机理。
质量,已经被南通海门这座具有现代工业底蕴的城市所认同。质量,正在被纺织行业这个古老又现代的行业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
从当初脚踩缝纫机绣枕巾、桌布,到如今全国家纺重镇,南通纺织业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产业扩张、市场拓展的历史,更是一部质量提升的历史。
据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南通纺织业加快创新转型,材料、工艺、设计等不断突破,产品档次一路上升,特别是家纺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注重推进产业高端化、生产智能化、技术标准化、营销品牌化,成为南通纺织业的靓丽品牌。2016年,南通市纺织产业产值达到2442亿元,其中家纺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占到全国的近1/2,产品行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南通成为继美国纽约、德国法兰克福之后全球第三大家纺交易中心。
陈钢说,家纺行业是传统支柱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近年来,尽管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但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部分领域还存在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随着家纺行业传统优势削弱,以及家纺产品消费升级,低成本竞争模式难以为继,质量提升成为迫切需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家用纺织品的质量、规格、品牌、安全性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在南通组织全国纺织行业(家纺)质量提升动员推进会,对全国家纺行业乃至全国纺织行业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南通纺织行业质量提升背后蕴含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巨大能量,江苏省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质量提升行动对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质量提升的目标。”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许津荣说。
9月19日,南通市纤维检验所叠石桥纺织品检验中心门前,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全国质量月“大力提升质量,建设质量强国”标语格外显眼。
据了解,该中心近两年累计承接各类检验28450余批次,为广大企业和销售商第一时间把好产品质量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下沉技术服务重心,促进家纺质量提升”成为该中心的一大亮点。
据海门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分局副局长陈建康介绍,9月7日,海门家纺“质量合作社”成立,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推动家纺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行业整体来看,海门家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据绝大多数,企业之间发展参差不齐,市场秩序亟须整治维护。”陈建康说,南通家纺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需要将质量提升作为抓手和突破口。
陈钢指出,质量提升行动要取得实效,就要切实用政府“有形的手”帮助市场“无形的手”,用好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积极搭建高水平的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纺织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技术支持和“一站式”服务。
“我们倡议全国纺织行业,特别是家纺行业,深刻认识质量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我们倡议全国纺织行业,特别是家纺行业,准确把握质量发展新特征,积极推动品质品牌建设……”随着纺织(家纺)行业质量提升行动倡议的发布,纺织行业质量提升行动的号角已经吹响,而可预见的是,这样的号角还将在更多的行业中、更多的产品中不断吹响。(本文来源:质检总局)